【每日一练】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10月15日)

时间:2019-10-15责任编辑:yangguang

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9

  • 报名条件
  • 考试指南
  • 历年考情
  • 选课报班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2、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

A.课程计划一课程标准一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问,开始于矛盾。”基于这一观点,教学应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目标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5.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在教学中体现的是什么原则(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6.学生考试准备作弊时,突然产生愧疚感,这属于( )。

A.理性的道德情感

B.形象的道德情感

C.直觉的道德情感

D.高级的道德情感

7.以下属于酝酿效应的例子的是( )。

A.看到鸟飞,发明了风筝

B.想了好久的都想不出办法干脆不想了,结果过一会突然有了解答

C.看到别人的办法不错也跟着用

D.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8.下面几种事物不属于创造性作品的是( )。

A.《共产党宣言》

B.《四书集注》

C.《哈里波特》

D.《金刚经》原文手抄稿

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要经历那三个阶段?( 多项选择题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定型

10.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判断题 )






【参考答案解析】

1.C【解析】泰勒享有“课程评价之父”的美誉。

2 A【解析】课程计划一课程标准一教科书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3.C【解析】在活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

4.A【解析】略

5.A【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的是要等对方实在无法想明白的时候再去开导他,只有在对方心里明白但不知如何表达时再去开导他 ,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6.C【解析】直觉的道德感,即由情境直接引起的、自觉性较低而又有迅速道德定向作用的情绪体验。

7.B【解析】有人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答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许多科学家在研究工作中都报告过许多这类经历。这种现象称之为酝酿效应。酝酿效应打破了解决问题不恰当思路的定势,从而促进了新思路的产生。

8.D【解析】只能说《金刚经》是创造性作品,照着原文抄一遍的版本不算创造,只是一种复制。

9.ABC【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内化。

10.×【解析】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减少探索过程,有助于问题解决。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干货下载

互动交流

  •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 历年试题 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码”上领取
  •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