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7 小学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学教育的对象一般为( )岁的儿童。
A.5~11
B.6~12
C.5~11
D.7~12
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激励
B.情感交流
C.信息传递
D.沟通
3.( )提出了“活动分析法”。
A.泰勒
B.斯腾豪斯
C.博比特
D.杜威
4.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 )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A.教师 B.学生 C.班干部 D.班主任
6.人的学习主要通过( )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7.形成稳定的品德是在( )阶段。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同化
8.( )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A.3~4岁
B.5~6岁
C.7~8岁
D.8~10岁
9.“鱼和熊掌,两者不可兼得。”这种矛盾心态是动机冲突形式中的( )冲突。
A.双避
B.趋避
C.双趋
D.单趋
10.“班级”一词早是由( )提出来的。
A.埃拉斯莫斯
B.杰克逊
C.德鲁克
D.夸美纽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
2.D【解析】略。
3.C【解析】博比特提出了课程研究的“活动分析法”,即通过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分析,发现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以此作为课程的基础。
4.B【解析】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5.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班主任的概念。
6.A【解析】有心理学家证明,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1%通过味觉。
7.C【解析】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此时,稳定的品德形成。
8.C【解析】研究发现,7~8岁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9.C【解析】双趋冲突是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
10.A【解析】略。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